【记者走江淮】保管田增产又增收
7月15日清晨,太和县肖口镇王寨村的千亩玉米地里,晶亮的露水在碧绿的叶片上翻滚,几位乡民正背着喷雾器在田间络绎。
“保管方针线岁的乡民王玉华停下手中的活计,抹了把脑门的汗水,“曾经自己种田,买种子、购化肥,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剩不下几个钱。现在把地交给村里统一办理,土地租金一分不少,工钱现结,日子跳过越有盼头。”
王玉华朴素言语中流露的满足感,正是王寨村探究破解乡村开展难题带来的新气象。面临“土地细碎化、农户老龄化、栽培低效化”的窘境,村党委书记王友福带领村“两委”班子安身实践、自动求变,发挥王寨村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美的天然禀赋,立异探究出“党支部+农户+种粮大户”的“大田保管”新模式。
“咱们村‘两委’不再是简略的办理者,而是深度参加土地保管后的全链条服务。”村干部王玉磊向记者介绍这一改变带来的效益,“对大众来说,土地保管后,拿租金、挣工钱,收入翻了一番都不止。对咱们村干部而言,参加协作社运营办理,干得好还有薪酬绩效,大伙儿干劲天然更足了。”
这种深度服务的要害行动之一,就是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农资供销协作社。协作社直接与洋丰、辉隆等大型农资企业协作,省去中间环节,把农资价格实实在在压了下来。
农资价格的优势和服务的完善,让乡民逼真享用到了实惠与便当。“现在买化肥农药,比市场价廉价两成左右。”前来购买农资的郝正富大爷快乐地和记者说,更让乡民安心的是村里推出的“假一赔十”许诺,以及对困难户的送货上门服务。
2024年,协作社出售农资300多吨,协助乡民节约本金15%,粮食增产20%,让1200多户农户获益。
农资办理的规范化和规模化运营效益的闪现,有力推动了村团体经济的蓬勃开展。2024年,王寨村团体经济收入打破249万元大关。
团体经济强大的效果,终究转化 成乡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里每年拿出团体收入的8%用于民生改进,为70岁以上白叟发放敬老金5万余元,为高考550分以上的优异学子每人发放200元奖学金,还经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清洁文明户”等活动,累计发放米面油等日子物资价值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