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疫情防控一线消杀卫士:消毒桶虽沉但不如身上责任重
中新网西宁4月26日电 题:青海西宁疫情防控一线消杀卫士:消毒桶虽沉,但不如身上责任重
本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至4月23日零时,高原古城青海省西宁市解除了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静态管理措施,至4月26日24时,西宁市城东区将继续实施静态管理。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样一支重要队伍,他们每天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背负沉重的消毒喷雾器,第一时间出现在阳性病例居所等重点区域和关键场所开展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从4月17日开始,青海省有关部门先后组织派遣包括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地方病控制研究所、海北州、海南州、海西州和黄南州疾控中心的专业队员3批86人支援西宁市一线的抗疫消毒工作。
“每一个角落都要覆盖到,消毒必须做到精准细致不留死角,才能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驻西宁市城东区消杀组负责人李寿江说。
李寿江作为多次出现疫情后冲锋一线的老队员,他对消杀工作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每天脱下防护服,“双腿已经累的好像没有了知觉,但顾不上身体上的疲惫,又不得不接着开始整理当日的消杀工作材料和统计分析数据。”
每天平均步行两三万步,爬楼三四十层,这是李寿江和他的队友们疫情防控的日常“打卡记录”。
据悉,消毒步骤多达十多道工序,早出晚归,平均工作十余个小时,已是常态化。而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未来及吃晚饭,又常常接到新的任务。
“疫情一天没结束,我们的消毒工作就一刻也不能松懈,背在身上的消毒桶虽然很沉,但没有身上的责任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人员熊浩明主动请缨参与城东区消杀工作。
由于熊浩明夫妻两人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4岁的孩子只能临时放在同学家中照看。
他们24小时“不掉线”待命,不停穿梭在小区楼栋和楼层间,对阳性病例居住的环境做全面、有效、专业的消杀,对楼道、电梯、地面等公共区域进行全方面消杀,确保隔离人员生活环境不受污染。
而为了节约一套防护服,熊浩明和队员们不敢多喝一口水,强忍着不上厕所,紧张、闷热、劳累……贯穿着他们的身心。
“虽然一天下来腰酸腿疼,但内心却感到十分自豪,为西宁民众赢得一片健康的生活环境,我们付出汗水是值得的。”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李芳激动地说。
在防控消杀过程中,李芳和队员们还会积极向社区、物业宣传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通过防控消杀工作为社区构筑起坚固的防控网,确保消杀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目前,当地官方已制定《城东区封控区域消毒防护技术指南》,制作《隔离点内部消毒》《封控区住户居家消毒》《油烟井(烟道)消毒》等5部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全市及城东区隔离点和封控区等重点场所防护及消毒工作。并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训,目前组建的161人专业技术人员,均完成了防护技术和消毒技术培训。
当前,西宁市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期也是考验这支省级消杀队伍的关键期。
大家表示,“疫情不解除,消毒不停歇”,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体消杀队员将“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抗疫“主战场”。
截至目前,青海省已发现124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验测试阳性人员,并有一批确定诊出的病例(无症状感染的人)出院(解除医学隔离观察)。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7月1日,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AI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科研团队通过改进编码模型、引入冗余核苷酸和设计索引技术,实现MRI数据可靠归档和检索。
日前,在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创新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全球企业发布“招贤榜”,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之城”。
近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发,让科学教育再一次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
1日,风云三号F星(以下简称“F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接棒风云三号C星,开展全球地气系统综合探测业务。根据部署,F星将尽快与其他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网业务运行,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33项重要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涉及定位导航、海洋观测、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这是新修订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自2024年5月1日施行以来,该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