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买球开户
4月24日,在湖北十堰某小区内,一名男童独自在车内玩耍时头伸出车窗被卡,后经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和现场群众破窗救出。不过遗憾的是,最终孩子没能救活。
一部分车主认为,问题主要在汽车本身,因为一键升降的玻璃不具备防夹功能,所以才导致惨剧发生。但也有车主指出,首先对孩子的教育、监督、看护责任理应由家长承担而不是汽车。对于一些老款车型不带一键升降车窗,则要自己手动控制全部过程。控制手指的是人的大脑,如果大脑控制不了手指或者让其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来,汽车厂家也无能为力。
记者注意到,根据我们国家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1.5.9条要求,从2018年1月1日起,装有电动窗(包括电动天窗)的乘用车,其控制装置应确保车窗玻璃在运动过程中能在任意位置可靠停住或遇到障碍可自动下降(缩回)。也就是说,带一键升窗功能的车辆车窗能够靠在任意位置即可。但该项规定也是从2018年起才在汽车厂家开始按要求执行。而湖北十堰事发车辆是早于2018年生产的老款车型,并且车主存在后期改装。
2018年10月,一名13岁男童,将身体伸出正在行驶的车顶天窗,在通过一处道路限高横杠时,身体与限高横杠发生碰撞,不幸当场身亡。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7年10月3日,安徽宿州一位母亲抱着婴儿坐在副驾驶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刚满月的儿子被弹出来的安全气囊弹伤。
据扬子晚报,2017年10月4号,常州市民张先生驾车带妻子和5岁的女儿外出,坐在后座上的女儿,将头伸出窗外,结果被车窗卡住,但是坐在一旁玩手机的妈妈和开车的爸爸并没有及时有效地发现。在途中被一位老大爷拦下,才发现女儿被卡,小女孩因窒息头吐白沫眼球上翻,经过抢救后,才逐渐恢复了意识。
车窗一键升降功能慢慢的变成了大多车型标配的功能。而大部分汽车的放夹功能都是与一键升降车窗绑定的,因为只有一键升窗系统接到指令后,不再需要人手持续操作,全自动执行,所以在该过程中需要防夹功能避免意外情况。
车窗防夹手功能是一项注重安全的配置,电动门窗玻璃在关闭时,遇到阻力后会自动停止,或改变玻璃上升行程为下降行程,从而防止夹伤。加装一组电流感应器,由霍尔传感器时刻检测着电动机的转速,当电动车窗升起时,一旦电动马达转速减缓就会向ECU报告信息,ECU向继电器发出指令,电路会让电流反向,使电动机停转或反转(下降),于是车窗也就停止移动或下降,实现车窗防夹功能。
车窗防夹控制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提高了汽车的档次,同时也大大延长了电动车窗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因为在上下死点位置,无论升降开关是不是松开,控制器均会自动断电,以避免电机因长时间堵转而烧毁。
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买一台带有一键升降功能且具有防夹功能的车是不是就一定安全?
车窗防夹手功能的好处在于,当收到外部作用力时玻璃会自己停止或退回,保证乘员不会受到伤害。
但很多车主对防夹功能的认知仍存误区。虽然电动车窗在上升过程中遇阻碍可自动停止,但依然会给肢体带来轻度疼痛。并且,现在具备此功能的车型中并非四个车门都配备防夹功能。车企为了节省本金,多数车辆只具备前排主副驾车窗一降升降和防夹功能。
车窗玻璃真的有防夹手功能吗?有车主曾用一根细软茎干测试,结果大吃一惊。草茎被无情地挤压断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车窗玻璃根本就没有防夹手功能?
其实,有车窗所谓的防夹是玻璃升起过程中遇到一定力度的阻碍才会下降,如果随便一根草就能迫使玻璃下降的话,那车窗想升上去就有难度了。如果是用手尝试车窗也会自动降下,但是手还是会被夹得很疼,更何况小孩子。
据了解,市场中不同一键升降窗功能的触发力度都是不同的。目前来看,不是好不好用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用的问题 。即便是做得相对较好的车型,以车窗的力度夹一下小孩子也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具备防夹功能的车窗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因为在之前手摇车窗的时代也发生过类似意外。服务看护和良好的教育,都是让小孩更好避免意外的最好方式。
在汽配城中有不少改装车窗防夹功能的门店,不少车主对车窗防夹这项功能是比较在意的。据4S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大多数车辆的车窗防夹手功能在购车时在4S店也能加装的,具体要到店咨询。改装一套带防夹手的车窗价格普遍在400元左右(包括工时费),如果四个车窗的线块以内。
1、安全气囊对小孩也会造成致命伤。带孩子出行,家长最好还是不要让孩子坐在前排,若发生车辆碰撞,安全气囊弹出时产生的冲击力瞬间就会造成孩子窒息或者颈椎骨折。
2、在小区和停车场内,孩子对环境中危险事物的判断和躲避都弱于成年人,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与静止或移动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
3、注意合理使用后门上的儿童安全锁。坐在后排的儿童好奇的天性会让其拨动车门开关或者车窗升降按键,因此将后门儿童锁打开,主驾锁定后排自动车窗,这样都是有很大成效避免儿童触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的措施。
4、除了车窗玻璃外,汽车天窗也易发生很多意外。比如天窗突然关闭夹伤孩子手臂或者颈部,这类事故并不在少数,严重的甚至有骨折,或者直接甩出车外的事故发生。所以开车时不要让孩子把头手身出窗外,为了让孩子兜风钻出天窗也是不可取的做法。
5、0-12岁的孩子坐车要养成坐儿童安全座椅的习惯。在马上就要来临的夏季,户外停放的车辆会升温很快,所以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